澳门威尼斯人娱乐场-Venetian Macao Casino(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八达岭长城是最早得到修葺的。1952年,时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教委员会主任郭沫若提出要修复长城,向国内外游客开放。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把这件事当大事来抓,时任局长郑振铎将重任交给了梁思成的弟子、当时只有28岁的罗哲文。1953年国庆节,八达岭长城向公众开放,成为全国首家向世人开放的长城景区。开放后的八达岭长城是我国政府重要的国事礼宾场所。1955年,印度文化代表团前往八达岭长城游览。印度艺术家们向蜿蜒山间的城墙高处奔跑,在长城上隔峰遥相欢呼。歌唱家穆·查克拉瓦蒂说,他幼年读书时就知道和向往这个伟大古迹。大家都为能亲自登上长城而兴奋。同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代表团来中国访问。胡志明主席参观长城后兴致勃勃地用中文写了一首中国诗:“听说长城万里长,头联东海尾西疆,几千百万劳动者,建筑兹城镇一方。”1961年,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和王后在国务院副总理陈毅的陪同下,登上八达岭长城,眺望长城内外的壮丽景色,并合影留念。
当时,能够向国内外游客介绍长城知识的人很少。周总理指示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长城的情况要给外国客人讲解。”因此,若有外国元首或重要外宾登览八达岭长城,罗哲文都去客串“导游”。1954年的一天,在开放不久的八达岭长城上,一位外国元首问罗哲文:长城的长度是不是外国人说的2500公里?长城是不是秦始皇修的?用的什么材料?罗哲文一下子被问住了。做“导游”的经历,把罗哲文“逼上梁山”,开始对长城进一步研究。他查阅了中外学者的研究资料,考证后发现,外国人说的长城长2500公里,竟是用比例尺从地图上量出来的。这显然是很大的错误。
长城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过去,人们常说“秦始皇修万里长城”。罗哲文通过历史文献考证、实地勘察,发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就在各自的领地上修筑参差交错的城墙。这是中国修长城的开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防止匈奴侵扰,派大将蒙恬率数十万民众,在原来燕、赵、秦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延袤万余里的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秦以后,汉武帝不仅修缮、利用了秦长城,还在阴山以北修筑了一道外长城。外长城西起新疆、东至鸭绿江北岸,全长近两万里,是我国古代所修筑的最长的长城。汉以后,这道外长城逐渐荒废。到了南北朝、隋、金等朝代,统治者都或多或少修筑过长城。明灭元后,元朝蒙古族后裔不断南下侵扰,再加上东北女真族的崛起,北方防务关乎明朝国家安危。在明朝统治的200多年里,修长城几乎没停过。明朝设立了九边重镇,并把过去用石块、泥土修筑的长城,改用条石、城砖砌筑。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坚固、最雄伟的长城,也是我们今天所看到最后修筑的万里长城。
经过对历史梳理可知,长城的长度远超《史记》记载的秦长城“延袤万余里”,但具体多长不明确。而千百年来,那些用黄土夯筑或是芦苇、砂石混筑的城墙,饱受风侵、雨蚀、雷击、地震、战争和人为的破坏,很多都已经倾圮荒废,甚至无迹可寻。罗哲文倾尽三十多年心血,“累登九镇三关险,踏遍长城万里遥”,最后得出长城“纵横十万余里”的结论。而根据国家文物局2012年发布的长城资源调查成果,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公里,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等15个省区市。针对这个结果,中国长城研究院院长赵琛认为,“由于以前长城概念、测量技术等方面的局限,加上各省区市记录的标准不同,所以目前统计出的长城总长度也不完全准确,万里长城有多长,还有待进一步测量。”可见,长城的实际长度,是一个需要不断跟进的学术课题,未来也需要社会各界持续关注。
北京长城,可以自豪地说,是“中国长城之最”。从地理位置上看,北京地处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汇地带。北京地区最早的长城,修建于北朝时期,形成了今天北京长城的基本格局。北魏太平线年),修筑的长城“起上谷,西至于河,广袤皆千里”,从上谷郡治居庸县(今北京市延庆区)向西延伸达黄河东岸今山西偏关一带的长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诏发夫一百八十万人筑长城,自幽州(今北京)北夏口(今北京市昌平区南口)西至恒州(今山西省大同)九百余里”。第二年,“自西河总秦戍(今大同西北)筑长城,东至海,前后所筑,东西凡三千余里,六十里一戍,其要害置州镇凡二十五所”。北魏、北齐长城用土、石筑成,其后不同朝代都曾进行过不同程度地修葺,后来大部分为明代长城所利用。明长城以山海关到居庸关最为险峻雄伟,其中又以从密云区古北口到延庆区八达岭这段位于北京地区的长城最坚固雄壮,保存亦最完整,堪称万里长城的精华集萃。
密云区古北口,是连接华北、东北、内蒙古地区的交通要隘。这里曾发生过无数次战事,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有“京师锁钥”之称。1933 年,古北口长城抗战,打响了北京地区抗击日寇的第一枪。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20多万中国军民在古北口、喜峰口等长城沿线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进攻,以血肉之躯顽强奋战了100多天,誓与长城共存亡。在日军猛烈炮火轰炸下,古北口南天门几乎化为焦土。田汉正是通过新闻报道了解到长城抗战的激烈情形,写下了“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歌词;后经聂耳谱曲,唱出了中华民族“不做亡国奴”的洪亮怒吼。喜峰口战役中,中国军队在弹药严重不足的情况下,29军挥舞大刀与敌人血肉相搏,歼敌5000余人,创造了抗日的奇迹。诞生于此的《大刀进行曲》,威武雄壮,慷慨激昂,激发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血战到底的勇气和决心。今天,每当慷慨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响起,每位国人都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长城文化实现了从“砖石长城”到“新的长城”再到“精神长城”的升华。
“不到长城非好汉”,出自《清平乐·六盘山》,为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抒发了“长缨在手”定当“缚住苍龙”的革命豪情。“不到长城非好汉”,字面上是指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实则反映了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精神气魄。1935年9月27日,中央政治局在通渭榜罗镇召开常委会议,决定改变俄界会议关于接近苏联建立根据地的决定,确定把中央和陕甘支队的落脚点放在陕北,在陕北保卫和扩大苏区,以陕北苏区来领导全国革命。随后,红军出发北进。10月5日,和红军到达宁夏西吉县单家集,击溃敌人一个营,进抵六盘山麓。10月7日,在六盘山麓的青石嘴指挥部队歼灭敌骑兵两个连。当天,他率领部队登上六盘山主峰。随后,红军向陕北根据地方向疾进。战士们举着的红旗迎风招展,红军队伍像奔腾的铁流涌向前方,此情此景,真是壮观万分。即兴赋词《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宁夏境内存留有战国、秦、隋、明等不同朝代修筑的长城遗迹,其中战国秦长城走向与红军行军路线高度契合。据研究,和红军沿战国秦长城行军,走的是修筑长城的劳工行走的小路,也是当时群众赶集走的便道。他们时而走在长城顶端,时而走在长城脚下。词作中的“长城”,既是实指,又富含意蕴。1935年,国家正处在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后又觊觎华北。长城内外,大好河山惨遭日本侵略者蹂躏,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央红军历尽千难万险,走过两万里行程,茫茫征途中终于找到了明确的目的地——陕北根据地,并且到达北方的长城,越过长征途中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这不仅提振了士气,也是军事史上的一件大事。故而,“长城”不但是一项古老而巨大的工程,也成为民族精神不可逾越的精神屏障,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力量。
1936年,红军组织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军作战。2月5日,经延长县来到清涧县袁家沟,在这里住了半个月,做东征准备工作。这期间,曾下过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天气严寒,连平日奔腾咆哮的黄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涛。见此情景,颇有感触,填写了《沁园春·雪》,感慨“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也抒发了红军部队“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英雄气概。
创刊于1958年的《北京晚报》,一度是北京地区发行量最大、读者数量最多的报纸。苏文洋是《北京晚报》负责文化教育新闻的跑口记者。1983年,苏文洋采访了中国长城研究会会员成大林。时年41岁的成大林,还有一个身份是新华社摄影记者。不久前,他刚完成拍摄长城全貌的任务,跋涉六万多里路,拍摄了两千多张长城照片,是当时“见到长城最多的人”。采访过程中,苏文洋看到两千多张照片中的长城,大部分都已经是残垣断壁,这与印象中雄浑伟岸的长城大相径庭。苏文洋跟市文物局古建处的商量,一起去八达岭长城踏勘。他们来到八达岭长城的第二制高点——北七城台,发现“百米长的城墙,已经体无完肤,大部分城墙和墙基坍塌了,梯道也变成渣石堆”。苏文洋问市文物局的为什么不抓紧修复,市文物局的叫苦不迭,说“我们当然想修,可是没钱”。当时,北京大量古建年久失修,在文物保护方面“欠账”太多。从1953年到1983年,国家和市级部门投资数百万元,分期修缮了八达岭关城东西两平台、南北四个城台敌台、北四到北六等处城墙城台。然而,这些加起来总长度不到1.3公里。
“能不能通过社会集资修长城?”这个念头,开始萦绕在苏文洋的脑海中。在征询各方意见后,《北京晚报》《北京日报》等五家新闻单位和八达岭特区办事处联合组成“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委员会。1984年7月5日,《北京晚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一则活动启事——《北京晚报、八达岭特区办事处联合举办“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呼吁各单位和个人量力而为,参与赞助。启事见报当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成立大会上,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的对《北京晚报》记者说:“这是一个好的活动,是个大好事。”说完,应邀为活动题词——“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
一时间,社会赞助修长城的消息,传遍祖国大江南北。河北省行唐县兴华贸易公司的经理张三海,一人捐了1万元。他曾是一名军人,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常被朝鲜人民问起:“你见过长城吗?”回国后,他专门到北京来看长城,结果看到的是残破不堪的情景,深感痛心。当得知要修长城的消息后,他立马捐出了1万元。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范寿康,1981年从中国台湾辗转美国回到大陆定居,1983年因心脏病逝世。老人生前一直想去长城,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成为终身憾事。他的家属看了《北京晚报》的活动启事后,以老人的名义送来1000元,并附信:“他老人家若九泉有知,一定会为此感到无比欣慰。”
这次捐赠活动也牵动了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活动发起后,、埃菲社等国外报刊、电台、通讯社都进行了报道,海外华侨、华裔人士和美国、法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纷纷表示愿意参加赞助。李政道、杨振宁等18位著名华裔科学家,每人捐了500美元;巴基斯坦政府赞助了20万元人民币;希腊船王拉脱希斯全家捐了100万美元……1988年,慕田峪长城上矗立起一尊黛色凝重的大理石碑,上面镌刻着230位中外人士的名字,他们是参加“国际修复长城及拯救威尼斯”活动而来的各国企业家和知名人士。法国著名歌星米海依·马蒂埃说,“从中学生时代开始,我就对中国的长城和龙十分敬仰。” “去北京为修复中国长城歌唱,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呀!”
1994年9月,坐落于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八达岭长城景区内的中国长城博物馆建成开馆,为长城文化的传承与展示提供了重要平台,时任国家主席的亲自为中国长城博物馆题写馆名。2006年12月1日,为了加强对长城的保护,规范长城的利用行为,《长城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第一次在综合性法规之外为一个单项文化遗产制定专项法规,开创了文物专项立法的先例。其总体思路如下:一是,依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针对长城的特点和长城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补充完善有关制度、措施,使之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对长城实行整体保护、分段管理,明确长城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责任;三是,发挥社会力量参与长城保护的积极性,明确长城利用单位的责任,设立长城保护员制度;四是,对长城的利用行为加以规范,明确将长城段落辟为参观游览区应当坚持的原则和具备的条件。2003年,各地政府就开始逐步尝试长城保护员制度,发动长城沿线群众充当“长城卫士”。河北省秦皇岛市率先试行长城保护员制度,将境内250多公里的长城分74段划置,每段专门指定一名在长城附近居住的村民担任保护员。这74名保护员每月对各自负责看护的长城段进行10次以上的巡视,并向文物主管部门书面报告情况。每名长城保护员每年可获得政府给予的500元现金补贴或其他物质奖励。长城保护员制度不仅阻止了部分游客无意中破坏长城的行为,并且提高了长城沿线村民自觉保护长城的意识。
此外,很多外国人也参与保护长城的行动。一位被称为“在长城上捡垃圾的老外”——英国人威廉·林赛,多年甘当长城的守护者。威廉·林赛从小就对中国万里长城感兴趣。1987年,31岁的他来到中国,历时160天,徒步走完长城。长城下朴实的山民免费为他提供食宿,支撑他走完了全程。从那以后,威廉·林赛开始研究长城,与长城为伴。1998年,威廉·林赛发现:有些旅游者随手把果皮、纸屑等扔到长城边,破坏了长城的形象。酷爱长城的威廉·林赛立即发起了第一次“保护长城、捡拾垃圾”行动,12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响应他的号召,参加了这次活动。2000年5月,威廉·林赛在怀柔区发起了雇用当地农民维护一段8公里长的野长城环境项目。6名农民成为长城环保员,他们利用空余时间,到通往长城的山路和长城上捡拾游客丢弃的垃圾。几年下来,环保员不仅捡拾了数千公斤垃圾,还将垃圾分类,把有用的东西挑拣出来回收利用,剩下的填埋处理,这段野长城因环境整洁而远近闻名。
进入新时代,我国对长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发展到新的高峰。2024年5月14日,习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他指出:“保护好、传承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希望大家接续努力、久久为功,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习强调:“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在中央顶层设计的引领下,长城沿线个省区市打破“各自为战”的局面,协同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高质量建设,做好“长城+”的大文章。
近年来,《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印发,《长城维修工程施工规程》《关于进一步加强长城保护工作的通知》发布,长城文物保护修缮力度不断加大、保护协调机制不断完善,长城保护共识不断提升、长城保护传承不断深入。2025年,长城保护员制度已经实施了20多年,“长城保护员2.0版”升级到了新模式,呈现年轻化、知识化、科技化、专业化等特征。保护员队伍日渐壮大,已有7000多名成员,成为长城保护最前线的主力军。很多保护员通过不同的方式,为长城保护作出努力。比如,71岁的许国华,为使更多人了解长城的历史,几年来制作《老许讲长城文物》500余集,用通俗鲜活的语言讲解长城知识,让沉睡的文物“开口说话”。
围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1+2+15”规划体系(1个总体规划,2个专项规划,15个省份规划)落地实施,各地纷纷出台配套方案。比如,山东、宁夏等地出台了省级长城保护条例;陕西实施省级长城保护总体规划;京津冀三地建立长城保护利用信息共享机制;山东设置860个齐长城巡护公益性岗位。一幅保护长城遗产、挖掘长城价值、传承长城精神的文明赓续画卷徐徐绘就。2021年7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长城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示范案例。
其次,举办各种线下主题活动。比如,举办长城徒步、文化节、展览、夜长城灯光秀等,让公众亲身体验长城的文化和历史。“八达岭夜长城首次在春节期间开放”入选“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3年度十件大事”。除了可以观赏夜景,游客还可以品尝延庆的非遗美食,如手工花馍、打火勺、炒傀儡、吹糖人等,体验长城上的舌尖美味。2025年4月30日晚,北京八达岭夜长城提前向游客开放,除了传统灯光秀,还升级融合了古典舞蹈、民族音乐、戏剧表演等六大主题演出。各地也在联手举办跨地区的长城文化节。2024年10月至12月,“行走万里长城 见证中华文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宣传调研活动举行,本次活动在秦皇岛市明长城入海处的老龙头启动,向西延伸至塔里木盆地的烽燧群,有多家博物馆参与。
长城的修筑体现了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民族特质。梳理历史不难发现,历代长城大都修筑于国力强盛、奋发图强时期。修筑长城展现了人民不屈不挠、英勇顽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创造能力。古代先民们秉持着“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努力将自然天险与防御工事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山填海,把高超的建筑工艺与杰出的设计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山海关北依角山、南临渤海,长城蜿蜒山岭,顺势伸入海中;北京怀柔的箭扣长城,修建于陡峭悬崖之上,如满弓扣箭,故而得名。这些创造无不体现了中国古人积极进取、有所作为、永不懈怠的民族气魄。
回望历史,秦代长城有效地阻止了匈奴的南下侵扰;汉代长城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了中原与西域地区的交流。驼铃古道,葡萄、石榴、大蒜、香菜、胡萝卜等域外的农作物,波斯文、梵文等多种语言文字,佛教、景教、教、天主教等传入中国;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天文历法等也传播到世界各地,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式哲学在欧洲广泛传播,受到了像伏尔泰、莱布尼茨等思想大家的推崇。记载显示,西汉长城修筑后,汉匈和汉族间逐渐转向了经济贸易。东汉时期,北匈奴时常来长城地带贸易,“驱牛马万余头来与汉贾客交易”。到了明朝,已发展为“马市为夷货流通之府,胡汉之人,胥仰藉焉。抢掠所获不足以当市易之利,夷人以市为金路,惟恐失之”。这些记载充分体现了修筑长城后为沿线各民族带来的“止战”效果。可见,长城的修筑促进了和平,也逐步形成了向内凝聚、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发展大趋势。
2002年2月22日,时任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在完成对我国的国事访问后,特意游览了八达岭长城。当中方陪同人员告诉布什,长城是和平的象征时,布什总统表示将把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转告美国人民,让人们都来参观八达岭长城。当布什总统得知已攀登到30年前尼克松总统到达的地点时,布什总统兴趣十足地说:“OK,我要再向前走几步,我要超过尼克松总统当年的纪录”。临行前布什总统在签名簿上写下“Peace to our people and best wishes”(祝愿我们的人民永享和平与好运),表达了对中美两国人民的美好祝愿。
1985年,患有“渐冻人症”的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来到北京,一定要去长城游览。时为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的梁灿彬和该校两名学生,通过抬轮椅等方法,帮助霍金实现了登上长城的梦想,体验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情。2002年8月,霍金再一次来到北京,又一次提出要去长城游览。八达岭管理处特意改装了登城缆车,在到达山顶后,霍金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和他保持一定的距离,自己面对长城独处了许久,在工作人员的不断劝说下才不情愿地离开。
很多世界名人在游览长城后,都不吝对于长城历史价值、建筑工艺和文化意义的赞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表示,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说,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到过类似的杰作;波兰前总统科莫罗夫斯基盛赞,中国人民自古就是勤劳勇敢的,在如此险峻的山地修建了如此坚固的防御工事,真是人类的奇迹;比利时前首相吕克·德阿纳认为,长城不是边界,而是世界人民友谊的象征;西班牙前首相阿斯纳尔赞叹道,对于凝聚着中国千年文明、智慧和力量的长城,我深表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