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娱乐场-Venetian Macao Casino(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
早于莎翁三百年的爱德华一世(EDWARD I,在位期间为1272-1307)就下令将犹太人驱逐出英国。但是在莎士比亚生活时期,仍有部分犹太人居住在伦敦。他们碍于民风政令,必须隐瞒自己的身份和宗教信仰。他们因受迫害而不敢置产,以防被没收;因不敢置产所以只得收集巨量现金;因有巨量现金,故往往以放债为业,故不得不收取重利。因此才有了夏洛克这一角色。正因为这样的历史渊源,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狄更斯、特罗洛普等英国作家的笔下,犹太人都承担着放债人的角色。
安东尼奥和夏洛克是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他们对待金钱和人情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安东尼奥是莎士比亚理想的商人,所谓“商人王子”,慷慨仁厚,放债不取利息,尊重友谊不惜牺牲生命。而夏洛克却爱钱如命,惟利是图,受到损害就要加以灭绝人性的报复。对他贪婪的金钱欲和残忍的报复心,莎士比亚显然采取否定的态度。从人文主义立场出发,莎士比亚认为像安东尼奥那样的商人可以消除资产阶级的矛盾,建立人与人之间被金钱破坏的自然关系,实现美好的生活。而夏洛克那样的高利贷资本商人,重利盘剥,损人利己,则是社会矛盾的根源,美好生活的破坏者。但在另一方面,莎士比亚对夏洛克作为犹太人受到的歧视和欺辱又怀有同情。19世纪英国著名批评家哈兹列特也曾指出夏洛克的“报复的欲望几乎和屈辱的感觉难于分开,因此我们不由得对于„藏在犹太人宽大长袍‟下的高傲的精神表示同情,夏洛克的这种精神由于一再受到罪不应得的激怒而变成疯狂状态,于是设法采取拼命的、合法的报复行为,以便洗刷那种堆积在他和犹太民族身上的辱骂和迫害所造成的恶名声,直到他用以实现目的所采取的手段非常残酷,而且态度非常顽固的时候,我们方才失去同情而对他有反感。”
鲍西娅:这是作者极力歌颂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她是一个富豪贵族的孤女。她是个有学问,有修养的新时代的女性,她的谈吐文雅,又机智勇敢,她为了援助丈夫的朋友,女扮男装,作为出庭的法律顾问,判决夏洛克的案件,有胆有识,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又置恶人于死地,大快人心。可以说,鲍西亚是一个新时代女性形象,是活泼、开朗、大方、幽默的人,她在选偶的时候为了自己心爱的人,不惜作手脚,而当他面对咄咄逼人的夏洛克的时候,是从容不迫,一步步让对手落入自己的圈套中。在许多人看来是一件奇案一筹莫展时,却让这位妙龄少女快刀斩乱麻地解决了,在她的身上闪耀着女性觉醒时代的曙光。
巴萨尼奥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对爱情真谛的追求。在“三匣选偶”的小插曲中,他既没有像摩洛哥亲王那样选择外表华丽的金匣子,也没有像阿拉贡亲王那样选择彰显尊容的银匣子,而是选择了貌不惊人的铅匣子。“外观往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世人却容易为表面的装饰所欺骗。……可是你,寒伧的铅,你的形状只能使人退走,一点没有吸引人的力量,然而你的质朴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我就选择你吧,但愿结果美满!”这一段热血沸腾的言语表明了巴萨尼奥对鲍西娅的感情是真纯无比的,可以透过铅匣表面的寒伧看到内在的真正价值,而这一点不仅仅是鲍西娅所爱的,也是每一个青年应该追求的爱情真谛,应摆正的“恋爱观”——揭开虚伪的面纱,让爱情真实地、毫无保留地自然流淌,让真爱围绕在我们身边,涤荡那些被金钱和欲望所牢牢把持着的腐朽、机械的魂灵,让一切的一切向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在本剧中,巴萨尼奥与鲍西娅之间的真心相爱和犹太人夏洛克宁愿失去女儿,也不愿放下珠宝的选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中世纪直到今天人们的价值观上显示出了深刻的意义——爱情本身就是一种“财富”。
人文主义与民族、宗教偏见是矛盾的。但是,人文主义者用自己的理想对中世纪的教义进行解释,赋予基督教以仁爱、宽恕的思想内容,使之成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剧中人物对基督教的赞颂,都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夏洛克:他是高利贷资本的代表,是一毛不拔的守财奴。但爱财如命的夏洛克在这场戏的开头却一反常态,不要比借款多几倍的还款,而要一块无用的人肉,可见其心胸狭窄,复仇心极重,一遇机会便要疯狂报复对他不利的人,非要置对手于死地不可,可见其冷酷无情。夏洛克对别人的谩骂反唇相讥,冷静和自信的态度活灵活现。败诉以后他又想要三倍的还款,贪吝的本性又复原了,守财奴的本相暴露无遗。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魔。同时,他也是一个在基督教社会里受欺侮的犹太人。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报复有合理而又复杂的动机。人们对夏洛克,既鄙夷他的贪婪,憎恨他的残酷,又多少同情他所受的种族压迫和屈辱。在很多人的眼里夏洛克是一个贪得无厌、一毛不拔、吸血鬼的形象,又是一个守财奴“让一个靠不住的奴才看守着门户,有点放心不下”,夏洛克不能说是这部喜剧中的悲剧人物,仆人饿跑了投奔了自己嫉恨的人,而女儿更是抱着自己的财产和情人私奔了,最后甚至是输掉了自己的剩余的一部分财产,他可真是“陪了夫人又折兵”。更是一个记恶如仇的人,为了报复安东尼奥的辱骂之仇可以不收利息让他一步一步地钻入圈套里,为了就是要得到他的一块肉,可是他得到肉又能怎样?他却说“拿来钓鱼也好”。其实安东尼奥也是挡住他财路的一个拦路虎,为了自己的财路必须要把这个拦路虎除掉。
而财富在犹太人夏洛克眼中决不会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之类的东西。虽然夏洛克在本剧中是一个反面陪衬,但莎翁将他的自私、吝啬、狠毒、冷酷描写得丝丝入扣:他的女儿杰西卡为了反抗他的专制而与情人罗兰佐私奔;他的仆人朗斯洛特•高波因不堪忍受其虐待而转投巴萨尼奥;而狠心的他又想把利刃伸向慷慨大方,为人正直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当夏洛克听说安东尼奥的货船在海上遭到损失并且有几个债主夜来向安东尼奥逼债时,他的毒蛇般的心肠就暴露了出来——“我很高兴。我要摆布摆布他,我要叫他知道些厉害,我很高兴。”但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研究者认为“夏洛克一方面是一个吸血鬼,另一方面是一个民族歧视的受害者”,我觉得,只要我们设身处地为夏洛克想一想,这种说法显然是有一定道理的。作为一个犹太人,独自生活在基督徒的圈子里。在那些人的眼中,凡是不信奉基督耶稣的就是“异教徒”;而我们知道在当时宗教间的相互排斥是十分激烈的,所以夏洛克遭到了周围人们的唾弃和欺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待遇是非常不公正的——也正是从这点出发,激起了夏洛克对于周围一切基督徒的仇视。他把这种日积月累的怨愤之情化为自私、吝啬、狠毒、冷酷等各种形式作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发泄。他想对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下毒手,其原因之一应该就在于此——这又使得夏洛克的这种可恶之心变得复杂起来。如果换成是我们,估计这种怨愤与仇视也少不了几分;如果不能像他一样爆发出来的话,那么结果必定是郁郁而终——这是多么悲惨啊!所以,抛开金钱对他的支配,夏洛克的人生也是很可怜的:被周围环境扭曲了心态,就使得情感在脑海中变成了一片空白,僵持着一种冷酷无情的方式,不折不扣地诠释了西方人“以牙还牙”的精神。莎翁塑造夏洛克的形象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矛盾贯穿了他的一生;而像夏洛克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有蓝本可寻的,他们是实实在在活在这个世上的——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会走向极端,都想从别人身上割下一磅肉的。